close




  上了大學,第一次離開家裡生活,因為距離的關係,並不能每天都與家人一起吃飯,常常在外帶便當時,就會想起家裡媽媽煮的每一道菜、每一鍋湯,那充滿愛心的一頓飯,裝載著無盡的溫暖。偶爾回家時,媽媽都會問我特別想吃什麼,我的第一指名永遠是:「麻油雞米糕」。

 

  每年冬至,除了是一年之中黑夜最長的一日,更是進補的日子:「補冬補嘴洞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台灣俚語,是指在冬至這一天要燉補品填補人們的嘴,在民間有冬至「補冬」的習俗,人們認為在這一天吃補品對身體特別有助益。

 

  到了冬至這一天,阿嬤總會煮一大鍋的麻油雞米糕來讓我們補補身子;為了使全家人吃到好吃的米糕,她老人家必需從下午就開始準備材料:熱鍋、下麻油、待麻油熱鍋後將事前切片好的薑母放入油鍋炸香,在這一刻,麻油的香味偷偷地從廚房跑出來,瀰漫在空氣中、傳遍屋子裡的每個角落,也牽著一群貪吃的小鬼的鼻子走向廚房;當薑片都炸得酥脆時,就可以先撈起放在一旁,此時的薑片酥的像餅乾一樣,也因為它的辣味都已經被吸進麻油中,所以可以直接拿來當零食吃,我們這群貪吃的小鬼,當阿嬤在準備其它材料時,就虎視眈眈的在一旁等著,趁阿嬤不注意的那一刻,就從盛著剛炸好的薑片碗裡偷抓幾片來吃,那種滋味,不是一般的洋芋所能比擬的。炸好了薑片,接著就是將切得大塊大塊的雞肉放入剛才炸薑片的油鍋中快速翻炒,看著雞肉慢慢由紅轉白,外皮慢慢變成金黃色,此時,空氣中又多了一種雞肉的香甜味兒。最後,加入洗好、泡過水的香菇和糯米還有剛炸好的薑片翻炒幾下,將所有的食材拌勻後裝入大鍋子裡,依飯量加些水,放入大同電鍋加水開始悶煮。

 

  一個小時後,第一次開鍋攪拌,所有的香氣一股腦地衝出來,濃郁的香味讓人就算只有配著這香氣也可以吃掉幾碗白米飯;加入些許米酒攪拌過後,再讓它繼續悶煮,這個等待的時刻總是讓人覺得特別難熬,受到剛開鍋時冒出的香氣的引誘,我們幾個小鬼頭,都已經迫不及待的拿好碗筷等著米糕上桌,這時阿嬤只能哄著我們出去玩,等晚餐時間再來吃。

 

  晚餐時間,一家人團聚的時刻,阿嬤不慌不忙地從電鍋中端出準備了幾個小時的心血結晶,拿起鍋蓋的一瞬間,大家的口水都不自覺地流了下來;平常吃飯時,我們都會按照輩份的大小輪流盛飯,但在此刻阿公總會笑笑的讓我們這群小鬼先取用,而我們幾個不懂禮數的愛吃鬼也會興奮地三步併作兩步衝上前去,搶著要挖到飯鍋裡的第一塊肉;在這滿溢著香氣的飯廳,洋溢著一股幸福的氣氛,它帶給我的就是一種家的感覺。

 

  現在,就算不是冬至時節,媽媽也常會在一家人團聚的時刻,為我們煮一鍋麻油雞米糕,它代表的是我們一家人共同的味道,牽引著我們回家的味道。曾經我也試著學習如何自己動手去做這鍋令人思念的味道,但始終無法將這令人魂牽夢縈的味道完美的呈現出來,吃起來總是沒有那份溫暖人心的感覺,猜想,它少了一味最重要的調味:媽媽的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aKJ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